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登海,38年間始終身處科研一線,提出了“緊湊株型+高配合力”的嶄新玉米育種理論,選育出100多個緊湊型玉米雜交種,連續七次創造和刷新我國夏玉米高產紀錄,并創畝產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增產玉米100 多億公斤,創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近日,中宣部將其確定為全國重大典型,專門下發通知作出安排部署,要求中央各主要新聞媒體集中突出做好李登海先進事跡的宣傳報道工作。
根據中宣部的統一部署,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13家中央級主要新聞媒體的記者近日齊聚萊州,對李登海先進事跡進行了深入采訪。從8月23日開始,中央各媒體紛紛在重要版面和黃金時段推出系列重頭報道,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24日和25日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以上、下篇的形式播發了題為《“金種子”照亮人生路》的報道,并在“新聞縱橫”節目中播發了專題報道。24日、25日,人民日報在要聞版分別刊發了長篇通訊《攀登玉米育種的科技巔峰——記李登海和他的“緊湊型雜交玉米”》和《青紗萬頃赤子情》,同時配發評論《中國農民的新形象》,對李登海的精神給予了概括總結,號召人們認真學習李登海精神,勇于創新,頑強拼搏。23日、24日,新華社分上、下篇刊發了長篇通訊《玉米地里走出世界級科學家——記玉米育種和高產栽培專家李登海》,工人日報、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及新華網、新民網、網易網等各大媒體紛紛予以轉載。光明日報于24、25日,分上、下篇刊發通訊《用玉米創造奇跡》,并配發評論《可貴的種子精神》;經濟日報于24、25日分別刊發通訊《玉米高產栽培專家李登海:為了那粒金色的種子》和《閃光的數據,精彩的人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及“焦點訪談”節目也將于近日對李登海先進事跡進行集中宣傳報道。科技日報分別在一版頭條和要聞版刊發《李登海的三座“豐碑”——一位中國農民的科學貢獻》和《李登海的“365“里路——一位中國農民的科學貢獻》兩篇通訊,并配發評論《當代中國農民的先行者》;中國婦女報刊發了通訊《“玉米癡人”李登海的別樣人生》。8月25日,法制日報刊發了通訊《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振興民族種業一一記玉米育種和高產栽培專家李登海》。
目前,中央級主要媒體對李登海先進事跡的集中宣傳活動正在深入推進。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對李登海的集中宣傳報道密度高、聲勢強、影響大,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使“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再次享譽大江南北。